top of page

成立宗旨

臺灣與香港近年於國際社會大放異彩,成為人文社科研究重要而突出的案例。然而,過度追求兩地於國際社會的能見度,相對不利於學術界與社會對兩地在現今發展的角色、定位,更可能因而對兩地未來有超乎事實的想像;再者,過份強調能見度與國際事務的參與,很可能令學界流於表面現象,忽略了兩地的經濟成長及社會競爭力,從而未能更深入、廣泛與系統地認識兩地在國際社會的特質與影響力。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成立之宗旨,在於本校「跨域共學」的校務發展目標之下,推動含括人文社科、區域研究與國際關係的研究目標。本中心的成立,主要任務在於統籌有關香港和臺灣研究,其與國際事務相關的範疇、並支持各界於龍領域之學術研究、知識普及、社會參與及學術研討會共四大領域的工作,促成兩地及海外的學界獲人與公眾以國際關係的框架對臺灣及香港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領域全面地增進認識。本中心尤其重視突破傳統國際關係研究以「國家」(state)為中心的論述,國際活動因為牽涉大量跨文化群體間極為複雜的交流,難分對錯是非的灰色地帶尤其豐富,不少涉足者都是依賴「水清無魚」的哲學生存,國家能動者(agent)與非國家能動者在同一時空可以有差異極大的思想與行為模式。

 

就以上狀況,本中心計劃開展一系列針對臺灣及香港的國家與非國家能動者在國際物質、經濟、文化、政治交流中角色與影響的研究計劃,以期在未來數年於華語國際關係及歷史學界推廣這一重要的研究視角。正如上述的例子指出,國際間的交流與互動,除了以國家及政府為單位外,非國家的能動者亦在不同層面影響歷史的變動。在不少的情況下,個人或族群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往往亦可以超乎國家與政府。上述的現象,不單發生於今日,亦可見於歷史之中。由於非國家的國際交流活動往往為當時政府所忽略或排擠,歷史紀錄往往會對之冠以「不正當」的標籤,因而未為學者所重視。然而,「不正當」的互動並不一定與政權的利益相違。在全球一體化與工業革命4.0已成事實的今天,非政府的個人與群體的影響力,更因互聯網科技的進步與去中介化的潮流而以幾何級數提升,值得學界更多關注。本中心的具體任務臚列如下:

 

一、    推動臺灣及國際學術界發展臺港國際研究;

 

二、    以專題研究提供不同決策單位及社會機構諮詢;

 

三、    培養相關研究人才及建立學術網絡;

 

四、    強化臺灣與香港之學術交流;

 

五、    促進臺灣及香港國際關係研究的國內外之交流與合作:延攬國內外相關官研學者專家,前來擔任講座、進行短期研究及教學指導;辦理國內外相關研習會、工作坊與學術研討會;

 

六、    其他有關臺灣及香港國際關係研究發展事項。

組織架構

Untitled.png
bottom of page